上海铁路博物馆的臂板信号机
色灯信号机 王征/文 黄继杨/摄
走进上海铁路博物馆,广场上的一台老式蒸汽机车旁的臂板信号机吸人眼球。铁路信号分为视觉信号和听觉信号两种。臂板信号机是视觉信号中的一种。据上海铁路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铁路臂板信号机首次出现在1841年,由英国人戈雷格里发明。这种信号机通过臂板的位置和形状,以及夜晚使用灯光的颜色和数目来显示信号,指挥着列车的运行。臂板信号机的发明,大大地提高了当时的运输效率、减轻了行车人员的劳动强度。臂板信号机的出现替代了人工在进站信号机柱上悬挂煤油灯,以及人工显示手信号指示列车运行的状态,并克服了使用煤油灯的缺点。
铁路臂板信号机在我国首次出现于1907年,用在大连至长春的铁路线上的各座车站,距今已有百余年历史。年近90旬的张锦渭老人,20世纪50年代在沪宁线唯亭站担任扳道员,随后又在新北乡任车站值班员,据他回忆,当时均使用臂板信号。臂板信号分为预告信号、进站和出站信号。
臂板信号机利用臂板的位置、颜色、形状、数目等特征来完成各种信号的显示,指挥列车运行。臂板信号有单臂二显示、双臂三显示、三臂四显示等。司机根据臂板信号上鱼尾形臂板的角度变化,以及夜间设置不同颜色的灯光显示来指挥列车运行。显示距离明显增远,受到司机一致好评。
臂板信号机又分为电动和机械两种。设置在行车室的电动或机械操控臂板信号都需要靠人工操纵,它的原理是由设置的钢丝导线来操控臂板信号机的显示。
随着铁路运量大幅度提升,臂板信号机的缺陷开始凸显,由于受到气候的变化,钢丝导线会出现热胀冷缩,钢丝绳导线使用时间长了以后,也会导致钢丝绳出现松弛。如果没有及时调整好钢丝绳导线,也会出现臂板信号显示角度不正确的情况,造成列车在臂板信号机外停车的事故发生。此外,臂板信号机操纵不精确、效率低等缺点,影响了当时的铁路运输。
随着科技的进步,半导体在铁路设施上已被广泛应用,色灯信号机显示程度可以更远,受到列车司机的高度赞扬。色灯信号机由行车室车站行车人员控制,用稳定的电源及电缆输送开闭信号,以更先进、更可靠、更安全的状态出现,逐步替代了臂板信号机。
如今,臂板信号机虽被色灯信号机替代,已退出了历史舞台,但不可否认铁路臂板信号机在当时的铁路运输生产中发挥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也见证了中国铁路的发展历程。